談寶石鑑定證書及其影響

談寶石鑑定證書及其影響 魏 思 凱 著 珠寶,事實上就是大自然給予人類的藝術品,再加上人類的「巧奪 天工」的修飾與設計,而使得其價值呈現無遺。 自有人類以來,舉凡與生活有關的事事物物也多因為時代與國家的 進步,對於美的追尋,更加細致了。尤其藝術所涵蓋的範圍之廣闊,與 人生之關聯,密不可分;因此,誠如美術、音樂、戲曲、電影、舞蹈、 服飾、雕刻、手工藝品...等等都在此一範疇。「珠寶」──更是一個 時代與民族的品味與環境之代表,自然,也因此,教予人們更想了解個 人所擁有的珠寶,探究其價值,與所代表的社會階層,所呈顯的個人風 格。 因此之故,仕女名流,對於珠寶擁有與珍藏,更伴隨著日益開放的 風氣,喜好大增。對於珠寶本身的條件,除了價值,更想了解其真正內涵。因此,一張「珠寶鑑定證書」,就如個人的身分證一般,可為她作註 解,並證明她的身分,即使在失竊或遺失的同時,也可做作為一項線索, 成為追蹤與判別的識別證明。另方面,對於珠寶的銷售商而言,他們不 必大費周章的去作一些模稜兩可的解釋,便可憑一紙鑑定證明書,使消 費者一目了然,而增加了一層商品的保護膜;因此,一般有責任心的珠寶業者,常以鑑定證書取信消費者,這有如保險的共同責任險一般,對 消費者作了一個證明。由此,可知鑑定證書的重要性。 若要談其起源於一九三0年設校的美國寶石學院,世界上所有的鑽 石鑑定,可說全源自於此。至於鑑定師本身的公信力(公正度),職業道 德,專業技術,都是一項非常重要的條件,同樣地,由珠寶商與消費者 所擁有的鑑定證書,便可了解此證書與商品間的關係,若能作一公正誠 信的描的描述,相對的,此一證書,自能將珠寶的價值表現無遺了,針對珠 寶鑑定證書,大致上分成二大項目,其一為鑽石鑑定報告書(Diamonds’ Report),另一種則為彩色寶石鑑定報告書(Gem Identification Report)。 鑽石的鑑定報告,又可分為一般無色或接近無色的鑽石鑑定報告;另一 種則為彩色鑽石的鑑定報告書。後者,常須要附帶一份鑽石色源鑑定報 告書,則更為詳細可靠,茲介紹於下: (可參考作者所附帶的鑽石鑑定報告書) 一. 鑽石的鑑定報告證書:其中的鑑定儀器與數據,都是用作最後 結論的依據。一般的報告書,大都包含了以下幾種鑑定項目: A. 型狀和切割(shape and cut):例如圓型明亮式切割(Round Brilliant cut),或是梨型切割(Pear Brilliant cut)、心型(Heart Brilliant cut)、祖母綠式車工(Emerald cut)...等等,證書上必 須紀錄。 a. 全深百分比(Depth%):這是指從鑽石的桌面,加上腰圍的厚 度與底部深度三者合而為一的厚度,故而稱之為鑽石的全深。車工上的 合理範圍是57.5%~62.5%。 b.桌面比率(Table%):桌面是指鑽石的最大刻面,目前市場較為 接受與流行的比率為58%~65%。一般而言,桌面越小,其周圍之風箏刻面與三角刻面所顯現的光澤,則愈明顯,反之,桌面比率愈大,光澤則較弱,但鑽石的外觀,看來則比較大,桌面大小的決定端賴個人之好 惡而定了。   c.冠部角度(Crown Angle):較為接受的冠部角度為30°~35° 之間。實際上,若冠部角度太過小,則也同樣地會影響鑽石的外觀與光 澤。另方面,角度愈小,相對地,腰圍厚度也越薄,因此較容易受到撞傷。 d.腰圍厚度(Girdle Thickness):可接受的車工為薄到稍微厚(Thin to slightly thick)。腰圍太厚,則鑽石實際的重量,在腰圍占的比率愈大,使得外觀較不美觀;若相反的,腰圍太小,鑽石在鑲嵌與佩戴時, 較容易受到撞傷,因此,是較為理想的。另外,新式的腰圍,多有拋光 與刻面車工(小鑽除外)。 e.尖底(Culet):尖底的大小,以沒有尖底到中等尖底為標準。尖 底若太大,很容易從鑽石的桌面,看到尖底尖底尖底呈現八面形(以圓形明亮型 車工為例),光線也會因此而不能表現較佳的反射效果,甚至漏光;目前 ,市場上所見的鑽石車工,大部分為沒有尖底,到很小的尖底;沒有尖 底,光澤反射佳,但必須小心因撞擊而受傷。 B. 修飾部分(Finish)可分磨光與對稱二個部分。 a. 磨光(Polish):由於鑽石是所有寶石中,硬度最高的寶石, 因此,拋光完成的鑽石則較為光耀奪人;磨光越好,鑽石的光芒越佳, 也就更能顯示鑽石的特色。 b. 對稱性(Symmetry):一般指鑽石刻面的大小及對稱之良窳, 很輕易的便牽一髮而動全身,而決定其對稱性之好壞。也就是說,當某 一個刻面的車工其對稱性不佳時,則經常影響整個鑽石的對稱關係與光 澤,其重要性可汗可見一斑。 C. 淨度等級(Clarity Grade):所有寶石的淨度常占有極重要分 級的分量。一般而言,淨度越高,價值越佳。其中,尤以鑽石更甚。以美國寶石學院標準,淨度的分級依次共分成十二級,亦即FL(Flawless)完全無瑕、IF(Internally flawless)內部無瑕級、VVS1(Very Very Slightly Inc 們前面才予以建議,對於彩色鑽石最好能附一張「鑽石色源鑑定書」,以 作證明。同樣的,以無色或接近無色的鑽石,自然以顏色越白價值越高; 亦即愈接近D、E、F,則其決定價值的因素,愈肯定。 E. 特徵的重點(Key To Symbols):在鑑定證書的右方,除了列 有鑽石內含物的特徵,以及對於鑑定之鑽石形狀,與其內含物之所在處 ,予以描繪一正確圖形與位置,並以此作為淨度分級的標準。比較正式 的鑽石鑑定,其內含物是以顯微鏡察判定,再加以描繪,並非採用照片 ,因此,一個受過嚴格訓練的專業鑑定師之素養,極其重要,公正度更 不可或缺。一張不公正或由訓練無方的鑑定師,所給予的證明書,常使 得鑽石的市場受到波及與污染。 F. 源起或出處(Original):指證書的出處,或鑑定者,以顯示 鑑定公司或鑑定者的簽字,以示負責。 另外,所有珠寶鑑定證書,都有標列鑑定日期,一般人可根據此日 期以追究鑽石在鑑定的當時之狀況,若證書的時間,離實際擁有的鑽石 時間差異太久,最好還是再做鑑定,以確認身份。 鑑定證書是一種在鑑定當時的狀況,鑑定者不可以此估價,或加以 個人意見,只是以公正客觀與專業技術的立場,予以作證,以求其符合 鑑定物之各種光學及物理現象,得到一個正確的名稱。筆者希望透過此 篇文章,與市場上的朋友,作一研討。有關彩色寶石鑑定證書,則留待下期探討。 刊登於視界珠寶NO.8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