珠寶的問題探討-鑽石哪裡來
鑽石結晶需要極度的高溫和高壓,它存在的條件為:
於地殼的深處大約200公里(120哩)左右,溫度在2000℃(3630℉),而壓力在1平方公分
\70000公斤(40000至60000個大氣壓力)下所結晶形成之晶體。鑽石通常都形成於火山管
道中,當火山爆發時被帶上地殼表層,在冷卻後,形成管狀礦(Pipe Mine)。管狀礦被風化
侵蝕,加上雨水的沖刷,順著溪流進入河川,夾帶到河谷較平坦的地方或沖刷入海洋,
而形成了沖積層礦(Alluvial Mine)。這也因此形成了管狀礦(原生礦)與沖積礦(次生礦)之二
大礦系。
原生礦,也就是指金伯利岩型的鑽石原生礦;此類礦床發現的很少,品質也不太好,生
產出來的鑽石大部分成為工業用途,開採也較困難,因而產量也不大,大約佔鑽石總產
量的20%。
沖積礦(次生礦),是鑽石生產的主要礦床,其產量大約佔總產量的三分之一。
由於火山爆發時,夾帶鑽石沖上地球表層的泥土,稱為角礫雲母橄欖岩(Kimberlite)。此種
土壤非常堅硬,其顏色呈深灰藍綠色,俗稱藍土(Blue ground),越接近表面的藍土,因為
受空氣和日光的影響,會變為黃色,稱為黃土(Yellow ground),鑽石原石便蘊藏在藍土之
中。
一般而言,沖積層礦的鑽石,由於在大自然的運輸過程中,經過層層打擊,到了終點所
存留下來的,且多為晶形較完整的原石,經過大自然的(海水沖刷)篩選,沖積層礦所產的
鑽石品質,平均要比管狀礦為佳。
